楞嚴大定看玄策如何引導智隍禪師歸入六祖大師的門下!!玄策禪師應該叫智隍禪師,因為智隍禪師是五祖弘忍的門下,而玄策禪師是六祖惠能的門下。 (P.S.玄策禪師也引導過永嘉玄覺禪師!!)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後來...智隍禪師是怎樣歸投到六祖大師門下的呢?玄策禪師四處三禪遇到智隍禪師時就問他:「你現在每天做甚麼呢?」智隍禪師說:「我在這裡入定。」玄策說:「你說入定,是有心入?還是無心入?要是無心能入定,一切無情的草木瓦石都應得定;要是說有心入定,一切有情含識眾生,包括一切動物,也應該得定。你到底是有心還是無心?」智隍禪師說:「我正入定時,不見有有無之心。」這是說明他定中的境界。他在入定的時候,既非有心,亦非無心。玄策說:「不見有有無之心,這是常定、是大定,哪裡還有什麼出入?如果這個定有出有入,就不是大定。」入的時候有定的境界,出了定,心又散亂了,所以這個定不是大定。「大定」,是我們通常講的「楞嚴大定」。智隍禪師經他這一說,無話可答,沈默了一會兒以後,終於問道:「酒店工作請問你的老師是誰?」玄策禪師回答:「我是曹溪六祖大師的門人。」智隍禪師就問:「六祖以何為禪定?」玄策回答說:「我的老師說:『妙湛圓寂,體用如如。五陰本空,六塵非有,不出不入,不定不亂。禪性無住,離住禪寂;禪性無生,離生禪想。心如虛空,亦無虛空之量。』」這一段話的意思是說,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很微妙的、湛然不動的、很圓滿寂靜的真心。真心的本體是如如,真心的妙用也是如如,如如就是不動。我們的身體是由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等五蘊和合而成,所以「五蘊本空」,六塵也不是真實的有,一句話說出來,隨風飄盪,過去也就沒有了,所以聲音是無常的,但是我們的心行一念真心的話,則是「不出不入,不定不亂」。也就是說,我們的禪心無住,無住就是不執著的意思,不執著在禪定裡面,所謂「無住而無所不住,無生而無所不生」。我們的禪心如虛空,雖像虛空,又不像虛空一樣地隨著空間而有方圓長短的變化,所以真心是任運而生,是無處不在,是妙用無窮而無住無礙的。玄策禪師這麼一講,意思已經說明,禪定都是一樣的,法性如如,禪心如如,只是沒有好的老酒店打工師來開導我們。智隍禪師聽了這個話以後,心生一念,便到曹溪參訪六祖惠能大師,見到六祖的時候,六祖就問智隍禪師:「你從甚麼地方來?」智隍禪師照實回答:「我當初是在黃梅弘忍的門下初學,後來又到處遊學,尋師訪道。現在遇到玄策禪師,介紹我來向你問道,我心中對於禪定是有是無,還不能明白;是動是靜,也還不能了然,請六祖大師慈悲開導!」六祖大師回答說:「誠如所言。汝但心如虛空,不著空見;應用無礙,動靜無心;凡聖情忘,能所俱泯;性相如如,無不定時也。」意思是說,你想要跟我學禪的話,你的心必須廣大如虛空,但是也不可以有「空」的這種想法。你可以偉大,但不可以自我傲慢。你弘法、度眾、修持,要能應用無礙。動的境界也好,靜的境界也好,你要無心,不要分別。對於能覺悟的人,所覺悟的道,都要「能所雙亡」。你參禪學道的時候,任何一個時刻都是一如的,並非入定了才叫做定,出定了就不是定,出入都是定。智隍禪師言下大悟,於是盡捨三十年來所學、所知,正是「捨去一步,才能跨前一步」。所謂「欲得人不死,須得死個人」。在禪宗,我們想要求到酒店兼職不生不死的慧命,必須要把知見、執著統統放下。所以,參禪學道的人,不要被知見所障礙,例如智隍禪師,他能放下三十年所學,所以在六祖大師座下才能一言得道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祖壇經--外離相為禪,內不亂為定。(78) 善知識,何名禪定。外離相為禪,內不亂為定。外若著相,內心即亂。外若離相,心即不亂。本性自淨自定。只為見境思境即亂,若見諸境心不亂者,是真定也。 一般對禪定的觀點,常落在姿勢,能離姿勢者,又落動靜、有無等對立相,壇經中所記載的這些觀點,正是入禪定真義的背景。1.智隍禪師的觀點:我正入定時,不見有有無之心。策云:不見有有無之心,即是常定。何有出入。若有出入,即非大定。隍無對良久問曰:師嗣誰耶。策云:我師曹溪六祖。隍云:六祖以何禪定。策云:我師所說,妙湛圓寂,體用如如。五陰本空六塵非有。不出不入。不定不亂。禪性無住。離住禪寂。禪性無生,離生禪想。心如虛空,亦無虛空之量。隍聞是說,徑來謁師。師問云:仁者何來。隍具述前緣。師云:誠如所言。汝但心長灘島如虛空,不著空見,應用無礙,動靜無心,凡聖情忘,能所俱泯,性相如如,無不定時也。隍於是大悟。二十年所得,心都無形響。其夜河北士庶聞空中有聲云,隍禪師今日得道。2.臥輪禪師的故事:有僧舉臥輪禪師偈云:臥輪有伎倆,能斷百思想,對境心不起,菩提日日長。師聞之曰:此偈未明心地。若依而行之,是加繫縛。因示一偈曰:惠能沒伎倆,不斷百思想。對境心數起,菩提作麼長。3.神秀大師的禪坐法門:常指誨大眾,住心觀靜,長坐不臥。惠能大師曰:住心觀靜,是病非禪。聽吾偈曰。生來坐不臥,死去臥不坐,一具臭骨頭,  何為立功課。長坐拘身,於理何益。4.薛簡的觀點:京城禪德皆云,欲得會道,必須坐禪習定。若不因禪定而得解脫者,未之有也。未審師所說法如何。師曰,道由心悟,豈在坐也。經云:若言如來若坐若臥是行邪道。何故。無所從來,亦無所去。無生無滅,是如來清淨禪。諸法空寂,是如來清淨坐。究竟無證,豈況坐耶。 


.msgcontent .wsharing ul li { text-indent: 0; }



分享

Facebook
Plurk
YAHOO!

吳哥窟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zrnatpxirnfq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